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4月30日於佛光山小港講堂舉行,以《人間佛教佛陀本懷—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》為題,禮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主講,為200位愛書帶來書香的週末時光。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
圖說:「2022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」4月30日於佛光山小港講堂舉行,以《人間佛教佛陀本懷—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》為題,禮請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主講,為200位愛書帶來書香的週末時光,神秘嘉賓覺培法師特地到場關心。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
圖說:小港講堂住持永恭法師說明,「佛教」是佛陀對「人間」的教化。星雲大師正是繼承和發揚佛陀所開創的「人間佛教」。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
圖說:「2022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」4月30日於佛光山小港講堂舉行,以《人間佛教佛陀本懷—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》為題,禮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主講,為200位愛書帶來書香的週末時光。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
圖說:妙熙法師表示,對佛教東傳後,與中國的藝術文化相互影響。佛光山重視藝術、文化的提升,從修心做起,自然地展現文化的教養與氣質。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
圖說: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主持,與談人為慧知法師、人間福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妙熙法師、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團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;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張瀞方帶領回饋與分享。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
圖說:4月30日於佛光山小港講堂舉行,以《人間佛教佛陀本懷—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》為題,禮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主講,為200位愛書帶來書香的週末時光。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研討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
2022-05-03
「2022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」4月30日於佛光山小港講堂舉行,以《人間佛教佛陀本懷—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》為題,禮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主講,為200位愛書帶來書香的週末時光。
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主持,與談人為慧知法師、人間福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妙熙法師、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團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;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張瀞方帶領回饋與分享。
小港講堂住持永恭法師說明,「佛教」是佛陀對「人間」的教化。星雲大師正是繼承和發揚佛陀所開創的「人間佛教」。
慧知法師從人間佛教衣食住行等生活行儀,講述佛教東傳中國後發展的概況。中國佛教提倡素食,是為了實踐慈悲的精神,再加上儒家的「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」思想影響,素食於是成為中國佛教日常習慣和修持生活的特色,亦是人間佛教尊重生命的重要理論。
接著,慧知法師以投影片介紹佛教與中國服飾、建築、交通的相互影響。佛門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,行、住、坐、臥都要合乎威儀,這也是人間佛教必要的修行。人間佛教對於「生活即修行」的重視,完全表現在五堂功課與三餐飲食,也因此獲得信徒的恭敬與尊重。
慧知法師以幽默口吻,輔以生動的影片,將「人間佛教的社會公益」、「人間佛教藝術的成就」、「人間佛教與文人的往來」、「人間佛教與政治的關係」、「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」、「中國佛教衰退的原因」等議題,深入淺出地串連起來。
在主題論壇時間,有度法師以「臨濟栽松」的公案表示,佛教重視環保,並以綠色公益基金會的宣傳影片,說明佛法要從生活中實踐。例如素食,就是為了實踐慈悲、平等、護生。大師曾說,吃素較容易消化、比較莊嚴態度溫和、耐力比較夠等優點。然而佛教這麼好,學佛的人為什麼這麼少?這是佛子們要努力的。即使做不了偉大的人,也要做一個傳播偉大思想的人。像佛光青年讀書研討會,使青年更有覺照力;青年歌詠隊說唱佛法,用歌聲感動他人,傳遞正能量,都是值得推廣的多元弘法。
妙熙法師表示,對佛教東傳後,與中國的藝術文化相互影響。佛光山重視藝術、文化的提升,從修心做起,自然地展現文化的教養與氣質。例如:說出使人溫馨的語言、經得起磨練、不忘初心等。妙熙法師又將《金剛經》的四句偈改為:「一切有為法,能神通變化,能用亦能行,應作如是觀」。例舉《人間福報》在頭版置放真善美的新聞,就是許多報紙中無法達成的獨特性。而「今日新聞,明日歷史」。當代的佛教應該要能夠回應當代問題;人間佛教的步伐要能時時刻刻回應當代人心的問題;人間佛教必須與時俱進。
慧知法師分享,弘法方式有很多,不變的是「弘法的初衷」。如同古代高僧面對法難,依舊不放棄弘法心念,即使遇到不支持佛教的執政者,僧人還是為法忘軀。堅守到雲開霧散的時刻。大師曾以球賽為例,比賽前都要努力,比完賽就要回歸原點,重新再來。現代人應從歷史中的經驗調整生命的態度;從教育中明辨混淆佛教的附佛外道;從閱讀中拓展生命;從服務中廣結人緣。帶領自己與他人走入佛教,認識佛教,相信佛教,建立幸福與快樂的人間淨土。
童軍團團長陳麗文回饋此次最感動的三點:佛教遇到法難,認為每一次的困難,都是我們改變的開始,所以碰到困難,應該想盡辦法走過經歷,是生活當中常會碰到的;還有溫馨愛語,面對熟悉人都很習以為常,卻常常忘記對他人說溫馨愛語;最後植樹問題,有大樹乘涼是件幸福的事,面對今天大家來種樹,相信能對他人受惠,就像《人間福報》過去不被看好,如今卻有好多人受惠於一份真善美的報紙。
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主持,與談人為慧知法師、人間福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妙熙法師、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團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;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張瀞方帶領回饋與分享。
小港講堂住持永恭法師說明,「佛教」是佛陀對「人間」的教化。星雲大師正是繼承和發揚佛陀所開創的「人間佛教」。
慧知法師從人間佛教衣食住行等生活行儀,講述佛教東傳中國後發展的概況。中國佛教提倡素食,是為了實踐慈悲的精神,再加上儒家的「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」思想影響,素食於是成為中國佛教日常習慣和修持生活的特色,亦是人間佛教尊重生命的重要理論。
接著,慧知法師以投影片介紹佛教與中國服飾、建築、交通的相互影響。佛門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,行、住、坐、臥都要合乎威儀,這也是人間佛教必要的修行。人間佛教對於「生活即修行」的重視,完全表現在五堂功課與三餐飲食,也因此獲得信徒的恭敬與尊重。
慧知法師以幽默口吻,輔以生動的影片,將「人間佛教的社會公益」、「人間佛教藝術的成就」、「人間佛教與文人的往來」、「人間佛教與政治的關係」、「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」、「中國佛教衰退的原因」等議題,深入淺出地串連起來。
在主題論壇時間,有度法師以「臨濟栽松」的公案表示,佛教重視環保,並以綠色公益基金會的宣傳影片,說明佛法要從生活中實踐。例如素食,就是為了實踐慈悲、平等、護生。大師曾說,吃素較容易消化、比較莊嚴態度溫和、耐力比較夠等優點。然而佛教這麼好,學佛的人為什麼這麼少?這是佛子們要努力的。即使做不了偉大的人,也要做一個傳播偉大思想的人。像佛光青年讀書研討會,使青年更有覺照力;青年歌詠隊說唱佛法,用歌聲感動他人,傳遞正能量,都是值得推廣的多元弘法。
妙熙法師表示,對佛教東傳後,與中國的藝術文化相互影響。佛光山重視藝術、文化的提升,從修心做起,自然地展現文化的教養與氣質。例如:說出使人溫馨的語言、經得起磨練、不忘初心等。妙熙法師又將《金剛經》的四句偈改為:「一切有為法,能神通變化,能用亦能行,應作如是觀」。例舉《人間福報》在頭版置放真善美的新聞,就是許多報紙中無法達成的獨特性。而「今日新聞,明日歷史」。當代的佛教應該要能夠回應當代問題;人間佛教的步伐要能時時刻刻回應當代人心的問題;人間佛教必須與時俱進。
慧知法師分享,弘法方式有很多,不變的是「弘法的初衷」。如同古代高僧面對法難,依舊不放棄弘法心念,即使遇到不支持佛教的執政者,僧人還是為法忘軀。堅守到雲開霧散的時刻。大師曾以球賽為例,比賽前都要努力,比完賽就要回歸原點,重新再來。現代人應從歷史中的經驗調整生命的態度;從教育中明辨混淆佛教的附佛外道;從閱讀中拓展生命;從服務中廣結人緣。帶領自己與他人走入佛教,認識佛教,相信佛教,建立幸福與快樂的人間淨土。
童軍團團長陳麗文回饋此次最感動的三點:佛教遇到法難,認為每一次的困難,都是我們改變的開始,所以碰到困難,應該想盡辦法走過經歷,是生活當中常會碰到的;還有溫馨愛語,面對熟悉人都很習以為常,卻常常忘記對他人說溫馨愛語;最後植樹問題,有大樹乘涼是件幸福的事,面對今天大家來種樹,相信能對他人受惠,就像《人間福報》過去不被看好,如今卻有好多人受惠於一份真善美的報紙。
最新消息
法華禪寺大腦科學講座 洪蘭剖析21世紀教養觀
2025-11-05新營第四分會贈吉祥米 傳遞佛光愛
2025-11-05南投家扶園遊會 均頭中小學響應
2025-11-05水星室內管弦樂團中美寺演出 以音樂傳遞愛與和平
2025-11-05焦賴中學舉辦考生祈福會 以正念安住身心迎考試
2025-11-05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衣食住行5-3
2025-11-05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永續佛學教育
2025-11-04親子同心跑出慈悲 達拉斯講堂家庭日洋溢愛與歡笑
2025-11-04倫敦佛光山甘露灌頂皈依典禮 21人發心成為三寶弟子
2025-11-04妙法寺雲水書車傳遞善與愛 龍井親子草地悅讀幸福
2025-11-04
相
關
消
息







